王三三×中国三明治:所谓丧就是没钱话还多

※发布时间:2018-1-4 20:37:4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于是,这次我分别请来了长期关注年轻人的自“中国三明治”、笑话生产商“冷兔”和“不务正业”的广告公司W,聊了聊他们对“丧文化”的看法。

  李梓新:其实我是不太认同70后、80后这样的代际划分,比如我是79年的,但我觉得自己和黄金一代的70后比如许知远、沈颢是很不一样的。

  他们那一代赶上了1995年到2000年的黄金时代,赶上了比较早就能上岗的时代红利。等我2002年毕业的时候,这个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我这代人到85前,互联网已经是标配,但还没有那么剧烈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毕业的时候,找份工作没那么难。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讲,毕业之后能不能攒到首付,或者你敢不敢借钱赌房价,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这些经验构成了我们这代人共同的成长经历。

  至于85后那一代,他们和85前最大的区别是消费能力。85前那代人很多都会有反哺原生家庭的经济压力,需要精打细算:他们的父母大多是50后,属于“国一代”,不少人都了,把经济需求都放在自己75后85前这批人身上去实现,比如说住五星级酒店,出国旅游之类的。

  比较起来,85后的父母一般都还在壮年,所以85后个体性会强很多,内心的挣扎也不会那么大。你问85前最喜欢干什么,他不仅会考虑他自己,还会考虑他的家庭。

  85后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负担就比较小了,因为他们的父母经济能力一般都还不错,父母的期望不用他们来达成。父母会说“你自己能过得好就行了”,他们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85后这拨人在物质上会很喜欢消费,买很多东西。

  王三三:那这三代人各自的理想又是什么呢?李梓新:我觉得70后家国情怀会大一点,好像要去改变一些东西,80后可能要更“独善其身”一点,90后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他们更习惯于不按常理出牌的去改变世界。

  王三三:有个很有趣的现象,80后70后,90后80后,你如何看待这种代际的链?李梓新:要说链,我觉得反向的也有,70后80后,80后90后。这个链里有一些议程设置的因素。我觉得谈不上,不同代际之间会意识到不同,这种不同有好有不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三三:今年 “丧”的情绪在年轻人中很火,您觉得这种集体性的负面情绪表达是一种时代病吗?李梓新:我觉得“丧”不是一种完全负面的表达,而是有些戏谑的态度在里面。

  另外,如果家庭的积累一般,70后80后会选择省吃俭用一点。90后就不会,他们一边收入没有很高,一边又很舍得消费,这也是他们“丧”的一个原因。

  王三三:您如何看待逃离北上广?李梓新:我觉得世界这么大,大家逃离北上广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比如说你是来自一个二线城市的家庭,家庭在家乡有很好社会资本积累,回到家乡发展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人生活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我倒对这个事情还是蛮的态度。

  人本来就是流动的,把它作为一种现象来观察和叙述是可以的,但这个现象本身我觉得很正常。世界这么大,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的机会,

  王三三:今年中年危机这个词也挺火,您觉得您理解的中危是什么?李梓新:我觉得有中年危机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有理想,或者对理想没有真正的。

  其实哪怕再忙都可以创造条件为了和孩子多相处的,父亲角色的缺席在我看来肯定算不上健康的家庭模式。

  父亲觉得家庭太过家长里短,事业又遇到瓶颈,比如所谓30岁以上“副总现象”,就是挂了个副总的名但是又没什么实际,或者像“华为34岁以上工程师被炒”这种,到了一定年龄,在工作上又没有什么进步,身不由己,在这方面就会有陷入泥潭的感觉。

  很多女性把注意力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在她30岁所谓的前中年或中年的时候,刚好是孩子飞速成长的时候,所以他们大多数还是挺忙活的,她们的中年危机要等到孩子上大学离家之后了。所以,谈的中年危机还是以男性为主。

  王三三:我自己把退场的理想主义者分成三种人。第一种是完全放弃了以理想改变公共观念的努力,退回到私人生活里,把理想缩小成了规训自己生活方式的圭臬。第二种是完全变成现实主义者,对现实的规则全盘接受。第三种是成为了浪漫主义者甚至主义者,今朝有酒今朝醉。您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呢?李梓新:从我的观点来说,第一种我会认为它是一种更加细水长流的状态,从一些微小的事情去改变现实,相信滴水穿石,偏积极但是又去行动的状态,我觉得这是和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不一样的地方。

  王三三: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您认为在这个时代,理想主义者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拥有一种细水长流、滴水穿石的心态?李梓新:是,我是这样认为的。当然细水长流也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我觉得“中国三明治”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提升就是一种思,其实理想不一定非要上升到多么宏大的命题上。

  我其实觉得在那些有一定空间可供的地方,比如建筑设计师去空间、街区,其实一样也属于第一类人,不一定是要抓住什么宏大叙事不放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为89年出生的人,我也算横跨80后90后两个世代了,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也开始丁克、不婚,你觉得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吗?李梓新:我不知道你说的日本的这种生活方式包不包括不消费。

  在日本年轻人可能消费很低,但中国的年轻人消费非常旺盛。因为两个社会的基础不一样,日本年轻人可能生活比较稳定,物质方面状况还不错,很多东西已经享受过了。

  虽然成长中可能衣食不愁,但是很多额外的东西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小到muji,大到定制旅行,这些他们小时候肯定也没有,所以他们的消费欲还常强大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