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创业如何绕开携程?“灵感搜索”可能是条??TBO精选

※发布时间:2018-10-19 2:20:0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在用户做决策的时候就触及用户,可能是国内做在线旅游绕开携程为数不多的办法。灵感搜索的应用,也许能实现这一切。

  旅游灵感搜索是个听起来挺玄乎的一个概念,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也没有特别好的反响,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从业者都不怎么关心硅谷的风向了吧。

  但如果仅以在线旅游来考量,硅谷的风向还有不少参考价值,这不前天环球旅讯连续两篇长文介绍一家看起来只是做机票预订的App“Hopper”,重新把这个圈子的视线拉回到了硅谷。也许人们会发现,除了携程、流量、寒冬之外,这个行业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

  而我们今天从Hopper说起,这一家沉寂了十年、帮助用户决定什么时候买机票的公司,是如何进入人们的视野的。

  从Kayak横空出世,到2013年被Priceline以18亿美元收购的时候,其所代表的元搜索引擎和技术走过了一个盛衰周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诸如SkyScanner、Momondo等元搜索引擎维持着平稳的发展,却再无出彩之处。

  在旅游业,元搜索概念最初应用于机票搜索领域,以“元搜索”或“运价集成商”泛指通过抓取第三方数据(航司官网、OTA等)加工后输出搜索结果的公司,上述几家都属于此类。

  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在复杂章泽天高考成绩行程上的需求,例如联程和缺口程,且如瑞安航空等航司也对这种模式也不太感冒,瑞安曾取消所有在元搜索引擎上预定的机票。所以上述各家也不断调整技术方案,与航司达成——比如直连航司官网API,并引入更复杂的机票搜索算法或是向S寻求解决方案。

  前天Keyre奇飞联合创始人万旋用一篇长文解释了Google Flight“灵感搜索”功能,这个功能简言之就是在传统机票搜索引擎之上为用户提供旅行、替代解决方案和复杂筛选功能,改善用户决策结果。这与Hopper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影响用户决策,我们认为这都属于灵感搜索的范畴。

  我没能考证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灵感搜索这一概念的。在,旅游灵感激发这一概念已经很成熟,不少网站和App都应用这一概念(get inspired, inspiration)。例如,Momondo和Skyscanner两家都有灵感激发页面,为用户推荐目的地——可能是有趣的目的地,可能是有特价机票的目的地。而在中国,这一概念虽不常见,但消费习惯是一样的,即“想去哪里玩”。

  所以按照我的理解,灵感搜索可以被理解为“帮助用户将其旅游灵感落地为购买行为的搜索引擎”,说直白一点,即帮助用户做购买决策。Google Flight能够帮助用户推荐目的地,例如“两周、欧洲”,还能依托自身复杂的筛选功能,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例如用户想去日本,但很多时候并不介意是从东京、大阪还是名古屋入境,Google Flight能够提供前往上述三个城市(甚至更多城市的)比价功能。

  至少在机票搜索这一环,这完全了OTA的搜索逻辑,当Google亲力亲为,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方向?

  之前和国内一位民航界前辈交流的时候,前辈说,在用户做决策的时候就触及用户,可能是国内做在线旅游绕开携程为数不多的办法。

  从用户角度而言,这个趋势确实符合用户需求,也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价值——人可以更懒,减少无效搜索次数(国内数据显示一个人出行前需要完成24.7次搜索,国外数据显示一个人在买机票之前会在2.6个网站搜索),更快的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决策。

  1)机票的复杂筛选和智能推荐:例如Google Flight和Hopper:Google是直接面向C端的,以丰富的内容(因为其沉淀了全网信息)和复杂筛选功能帮助用户选择目的地或调整行程,而在这我也不对Hopper的功能做太多赘述了;

  2)传统元搜索引擎转型:例如SkyScanner和Momondo都在主站和App上增加灵感激发页面,展示全球目的地,旨在吸引更多用户和构建更高的用户粘性;

  4)“智能门房”:这一类公司主要做自然语义识别和智能推荐,与上述三家公司在Facebook上增加的功能相似,即基于用户的需求,在后台完成信息和旅游产品的搜索,返回结构化的搜索结果,来自蒙特利尔的创业公司“lola”由前Kayak的CTO创立,是这一类玩家的代表;

  5)航空公司官网:KLM、法航和伊比利亚航空都有灵感激发的页面,背后使用的是ITA为之开发的Instasearch产品,这些页面主要是将航线、价格和目的地内容相结合,并提供复杂的筛选功能,本质上与Google Flight相似。

  从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介入用户决策之外,灵感搜索还将旅游业的入口极大的丰富了——社交网络的用户记录、UGC和PGC、乃至任何平台上的信息,都能够成为在线旅游的流量来源——这可能是灵感搜索对整个行业的最大价值,他可能打破行业现有的流量格局。而其提供的是更加智能且多元化的用户体验,粘性会较传统OTA有很大提升。

  今天在欧美做灵感搜索的公司,大多是机票技术起家,原因很简单,对产业而言机票是旅游产品打包的第一步,对用户而言只有预定了机票后边的事情才能逐步落实。

  而与传统“出发地+目的地”的搜索不同,灵感搜索对机票搜索量的要求更高,如果使用S的标准OD查询接口并遵循传统收费标准,每天的查询费可能是天文数字。因为相较于用户去查找一个准确目的地,用户从灵感内容至交易,率比传统S的查定比可是低多了。

  因此,灵感搜索本质上是低成本国际机票搜索计算能力的,Google背后的ITA自然不用说,而我们听闻Hopper和lola也得到了ITA的技术支持。而那几家元搜索引擎的计算能力也至少能让他们不完全依赖S。

  而一旦灵感搜索成为新的流量管道,OTA可能会逐渐向供应商转变,成为旅游产品筛选和集中采购的平台——我们看到Priceline就一直在向这一角色转变,通过大量收购将触角延伸至上游。

  未来的产业链可能是流量方、供应商(如航空公司、酒店)和OTA形成三角关系,流量方通过灵感搜索向OTA和供应商输出用户,后两者将产品融入流量搜索引擎中来,面向C端销售。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