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住青旅游世界把旅行讲成课(图

※发布时间:2016-1-19 17:22:1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戴树良旅行时随身携带的自制小卡片 /晨报记者 何雯亚

  晨报记者 常煜华

  “英语数字我原只知道one、two、three、four,那个five还是去年到美国才学会的……”

  2011年,2个月游欧洲26国。去年,61天深度游三国;今年,53天走遍与。背包客、青年旅馆、单人自助游……这些年轻人的词汇,对应的却是一位73岁老人。甚至,他压根不懂英语,不会网上预订,却从10年前开始独自出国,游遍亚、欧、和大洋洲。

  他的“独门秘籍”引来众人好奇,在上海老龄大学等处开讲的国际旅游文化课,有南汇的追课追到静安……

  戴树良,这位比当年那对网络红人“花甲背包客”还要大10岁的上海老人,不管他自己有没有料到,就这么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

  500多张自制卡片成“秘密武器”

  “有个常被忽视的景点——格蒂中心。噢,坐巴士到那里去要早几站下车,一景色独好,!”“呢,很多人要去东海岸,我还要去西海岸和中部看尖锋石阵、波浪谷、乌卢鲁石……”

  坐进自家沙发椅,泡上一杯清茶,退休教师戴树良讲起他的旅途。晨跑10多年的他,身形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后生”;讲到“扎劲”处,他嘴角一扬、两眼一眯,表情十分可爱。茶几上,铺开一大叠自己写就的旅游攻略,时间、住宿地、票价、当地亮点都按日期详录,还有自己手绘的地图。

  如果说这种攻略年轻网友也会做,那么接下来他拿出的东西,就完全能诠释一个不懂英语的古稀老人力争走遍世界的倔强决心:厚厚一沓白色卡纸,裁成约三分之一A4纸大小,用水笔或圆珠笔清晰手写了各地城市中的景点的中英文名称。粗略一数,有500多张。

  这是问用的。向别人递上卡片,然后伸一手作“剪刀手”状,食指和中指交叉摆动模拟“走”,就是问“到这里怎么走”。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方便省事的跟团游?“热门地方我要去,冷门地方我也要去,自助游才能实现这一点。”

  为什么不和家人朋友结伴?“我在外面都是早晨五六点钟起来,住青年旅馆,老婆和女儿不适应我这种玩法。曾经带过朋友一起走,也不太适应。”

  为什么这个年纪要周游世界?“我喜欢旅游,但旅游要有时间、钞票和好身体。我1965年大学毕业前,就去过苏杭和无锡;毕业后,工资每月60块5角,算蛮好了,但也不够去玩。2003年我退休,可以走走了!”

  筹划远足并不容易,每次他都提前半年以上“课”:到图书馆借书看,和熟悉的爱旅游的老人交流,“他们都是‘老白相’,年轻时都是自行车骑行队的。”

  带着详尽的攻略、地名卡片,外加一台学生用的旧式电子词典、一台旅途中拍风光的小DV,他自信地出发。

  住过200多家青旅,奇遇不断

  退休不久,戴树良去了、新疆,2005年开始出国。“我犯了个错误,先走国内再走国外。其实只要想去的地方就要争取去,时间不等人。”

  俄罗斯就是他很想去的地方之一。“我读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对那里有情结的。”在七宝中学念书时,一天,从当时的列宁格勒来了一封同龄人的信,注明寄给该校该年级(1)班坐靠窗最后一排的学生。听上去类似于“交笔友”。那个被指定的学生恰好就是戴树良,他用俄文写回信,买上6角2分邮票寄往前苏联。就这样,他和那边好几个同龄人通起信来,虽未谋面,但友谊绵延。“他们给我寄过领带、领针、明信片、明星照片”,但更多的时候,明信片上雄伟的当地建筑让他神往不已,“什么时候能去看看就好了”。

  2010年,戴树良去了俄罗斯。虽已无法寻访故人,但当明信片中的景观在眼前出现时,他激动不已。

  出发的理由是如此发自内心,旅途的安排就更显个性了。首先是“热门冷门地方都要去”;第二是“一定要住青年旅馆”,不仅节省开支,还有大量的信息交流机会。这两点,使得他的旅行不乏同伴,也充满戏剧性。

  比如,相对美国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游客相对少,但戴树良并不从众。“拥有落基山脉、科罗拉多峡谷的美国中部是不可不看的。”他选择了“一英里高城”丹佛为落脚点,住了足足10天,北上拉皮德城,南下斯普林斯,西北赴黄石、大提顿,西趋盐湖。

  “去斯普林斯的花园那天,因为下雪,没有车到那里。听说走一个半小时能到。”为了看那世所罕见的鲜丽红岩,老人决定出发。途经一个超市,一位开车的男子见他背包在风雪中独行,就追上来询问,得知他要步行去观景,就做手势让他上车,送他过去。一个多小时后他尽兴而返时,男子竟然还在——坐在入口处的咖啡店里,隔着玻璃看他出来,又接上他送回市区……戴树良只感到心里暖流涌动。

  而各地的青年旅馆对他来说都是人气浓厚的信息集散地。那次从去尼泊尔,在拉萨,戴树良苦于找不到既去尼泊尔又去珠峰大本营的拼车者——到拉萨的旅客,很少有这两地都去的。终于在下榻的青旅公告栏里找到一条信息,对方是两名自驾的女子。本来“不知人家是否愿意和我这老一起走”,但结果是,一上,戴树良和她们丝毫没有年龄隔阂,一起痛快感叹着从樟木到尼泊尔的胜景……

  在美国阿拉斯的首府朱诺,戴树良住在一家每天收费仅11美元的青旅,不过交通不便。他向一位住店的法国老太太打着手势问到了如何坐车去看著名的门登霍尔冰川。次日出发时,他在旅馆门口又遇到这位老太太,只见她穿着粉红风衣、牛仔裤,背着包,笑容满面地走过来挽起他的胳膊,做了个原地踏步的动作——原来她也是独行客,想和他同去冰川。“当时我就松了一口气,这下不懂英语的我上轻松多啦!”

  算上国内国外,这些年戴树良住过不下200个青年旅馆,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如果老人会写微信号,只怕能写出长长的“戴氏书”了。

  当然,住青旅也有别的滋味:“美国青旅提供的免费早餐是面包加咖啡,吃不惯,吃一个礼拜就咽不下去了。我要吃自己带的面条……”

  发达和不发达的地方都有热心人

  尽管准备充分、头脑敏锐、体能也不错,但毕竟是古稀老人独处异国,难处还是可以想见。甚至,在还有小偷盯上他,故意在他身后喷上番茄酱,然后帮他擦,同伙则趁机来偷行李箱……幸好被他及时喝退。

  不过,戴树良说自己还常幸运,一上获得的帮助数不胜数。

  去年在美国,到投宿时天色已晚,几家青旅都满了,只有一家看了他的护照,却仍说“No”。戴树良听不懂被的理由,心中,以为护照出了什么问题。他到附近一家写着“中华文化”字样的场所求助,对方让他去。借助电子词典交流下来,一位女工作人员帮他打电话问清了原委:原来那家青旅的剩余床铺都是上铺,看他年龄大,睡上铺怕有安全隐患,因此。工作人员沉吟片刻,拿出一张卡片,在背面刷刷写了几句话,让他带回那家青旅。他终于得到合适的床位。

  “她写的大思是:这位老人不懂英语,他需要照顾,这关系到他的个利。”戴树良将这张卡片一直带在身边。

  在弗拉戈斯塔夫,他向火车站售票员问怎样去大峡谷,那个老妇人一口气打了十几页资料给他。在的青旅,他问工作人员能否帮忙预订的青旅,交谈中听到一串“No”,以为人家跨国预订。没想到,下午晚些时候,另一工作人员给了他一张预订成功的单子!这才知道,前一个人因为到点要下班,无法完成预订,就托付交的同事帮助他。

  并且,“热心人每个地方都有,并不只在发达国家有”。在墨西哥要入境美国时,他找不到去友谊桥过关的。问一个擦车的墨西哥老伯,对方立刻叫来女儿女婿,开车送他过去……

  一被的戴树良,现在出游都要在包里带上钥匙扣等小礼物,以便在无法用言语表达感谢时,向热心人。

  而他本人,回国后也地帮助周围想要旅行的老人。

  “这些地名卡片经常有人借去。”老人告诉我,他的所有攻略和回来后写的归纳小结,都复印了一些以备别人。实践也悉数分享,比如“到一个地方先找有个‘i’的房子(即中心)”,再比如“我看的不是《到××旅游一本就够》之类的书,而是《孤独星球》、《走遍全球》这种详细些的书”……

  近年,戴树良受邀在上海老龄大学、图书馆、老干部大学、“爱飞翔”乡村教师公益课堂等处上课。不单讲授旅游实用信息,还有的地理和文化,更有那份在奔走中愈加焕发的乐观和勇气。

  “其实我的旅游方式只是给别人一点参考而已。我觉得,老年人出去看世界,蛮灵的!钞票用在这,蛮好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