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海上丝新启航
2015年世界华文传媒汕头行考察采访活动
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批准设立一周年之际,汕头再度引起关注。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华文云集汕头,参加“行走中国海上丝新启航2015年世界华文传媒汕头行考察采访活动”,用笔墨和镜头展示汕头良好发展态势。这次采访活动,是近年来集中莅汕外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短短数日,他们深入华侨试验区和各区县进行考察采访,了解我市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的新成就、新亮点。汕头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他们将如何进一步宣传汕头、推介汕头?本社记者与莅汕的部分进行了对话。
文字统筹 张明纯 王华实 赵令蔚 版式统筹 姚建平
商报》社长门伟:
搭建汕头与华侨的桥梁
方淦明 摄
传媒集团社长门伟说自己是半个潮汕人,因为她的母亲出生于揭阳,是地道的潮汕人。而他自己虽然在出生成长,但从小由外婆带大,所以他大致听得懂潮汕话,甚至还能稍微讲几句。“这是我第一次来汕头,来之前跟我母亲说要来她家乡看看,她很高兴。”门伟说。
“我们这次过来,看到了、感受到了汕头的发展,回去后会多多宣传,搭建汕头与华侨之间的桥梁。”门伟在参观完东海岸新城建设工地、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施工现场等地,了解了汕头海湾新区、华侨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情况之后说道。据介绍,门伟所在的《商报》是读者人数最多、发行量最高的免费中文日报之一,现共有五个不同版本,分别在、、、及五个城市出版发行。每天除本地精心制作外,还采用由《文汇报》提供的版面,内容丰富深入,为加国的华裔居民提供详尽的的资讯及生活上的全面讯息。
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开发建设:在“软件”方面,由省金融办和汕头市合力打造的“华侨板”当前正以特区速度冲刺,首批约50家企业计划将于9月15日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一周年之际挂牌,力争成为资本在境内外流动的重要载体,争当国家金融的“试验田”。而在“硬件”方面,作为试验区起步区之一的东海岸新城,累计投资已超过104亿元,新津片区一批教育、医疗、生态景观等配套设施陆续启动建设。门伟在交流座谈会上获悉这些信息后,认为汕头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把这些好消息传去,让海外的华人有信心回来投资,“有一百多万华人,很多都是做生意的,资金很充裕,回来的机率很大。”
本报记者 孙欣欣
《联盟通讯》主编许文腾:
把潮汕文化带回俄罗斯展示
黄泽群 摄
许文腾是俄罗斯中国志愿者联盟《联盟通讯》的主编,身居莫斯科将近20年的他一直关注祖国的发展。在国家提出“一带一”战略发展中,作为海上丝绸之的起点之一的汕头让他颇感兴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表示,“这次来到汕头我很高兴,身居俄罗斯的我相当从丝绸之的终点,来到了丝绸之的起点。”
原来,许文腾参与创办的俄罗斯中国志愿者联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帮助了很多在俄华人,而《联盟通讯》也让在俄罗斯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华人有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他还表示愿意给将到俄罗斯留学的汕头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认为俄罗斯对汕头、对潮汕文化还是知之甚少,需要大力推广。
大学学习中文专业的许文腾告诉记者,他在大学时,就很喜欢古文。因此他知道潮汕话的发音和古汉语相近相通,一些文言文用潮汕话朗诵起来会很押韵,这让他对潮汕文化也有着浓厚兴趣。通过参加“海上丝新启航2015年世界华文传媒汕头行”活动,参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地后,也让他对潮汕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了解汕头后,他感受很深,“作为身居海外的华人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很高兴,看到汕头地区蓬勃的发展也很欣慰。潮汕文化是华侨文化的主流代表,界各地都有所体现,就像潮人朋友说的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他觉得,潮汕文化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发展得更快更普及一些,可能因为历史原因,还有很多俄罗斯人不太了解。因此,已经侨居俄罗斯多年的他表示,将利用自己在俄罗斯的优势,寻求和汕头市深入合作的机会,把保留了中国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潮汕文化带回俄罗斯,展现给俄罗斯人。
汕头特区晚报记者 赖
美国汉纳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罗玲:
为试验区打造海播
方淦明 摄
在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交流座谈会以及随后的实地参观活动中,美国汉纳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罗玲都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她一边认真听着关于试验区的各种情况介绍,一边还通过手机在其集团属下的新平台上实时直播。
“我走过中国很多城市,看过不少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没有一家是真正以文化为主的,汕头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把侨和文化结合起来,这常好的创意,我非常欣赏。”在采访过程中,罗玲频频为试验区“点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结合起来会为汕头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虽然是第一次来汕,但罗玲对汕头的了解并非一片空白。“据我所知,汕头在几个特区城市里发展算比较慢的,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急需从劳动密集型向新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她告诉记者,到汕头之后她利用晚上活动的时间逛了逛市区的商场,感觉和中国的不少城市还是有挺大差距。她认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设立是汕前一个很好的契机,“引进侨资侨力,助力特区华丽转身,这常棒的举措。”
罗玲表示,很多华侨都有落叶归根的心愿,而落叶归根有很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参与祖国建设,家乡发展。
“我们对华侨试验区很有兴趣,希望能把我们的新技术带过来,为试验区打造海播做一点贡献。”她说,汉纳集团打造的国际融平台已经在美国运营了三年多,目前正在中国寻找项目落户的。对于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的建设,罗玲,要思想,创新观念,不要有太多条条框框。但措施要务实,基础设施要完善,“政策要有可持续性,这样才能让投资者没有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孙欣欣
《南非华人报》副社长刘星:
加大宣传“汕货”优势品牌
方淦明 摄
《南非华人报》副社长刘星是人,说起话来一口京片子,让人感觉直爽干脆。也许是因为专注于南非华人的报道,她对华人特别是潮汕人在南非的情况较为熟悉,对服装、玩具等“汕货”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去南非之前,汕头对于我来说就是天气预报节目里的一个城市名。”刘星笑着说,到了南非她才知道,我国约6000万海外侨胞中,潮汕籍侨胞就有近1000万,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有72个城市设立潮汕商会和潮人,号称有本土、国内、海外“三个汕头”;她还知道,潮汕人一直致力于在潮汕文化,她也因此爱上了潮菜的精致和美味。而第一次踏上汕头的土地,刘星发现汕头是一个非常美的城市,“阳光充沛、空气新鲜,一上看到回家的行人,能看到他们脸上幸福的表情,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福感。”
在刘星的印象中,“经商能力很强”是潮汕人的标志,“在南非的华人商贸城,很多主打产品都来自汕头,而且这些产品非常有名,像服装、玩具、印刷设备等。”刘星说,中国是加工大国,如今已逐渐涌现出一些拥有自主品牌的工厂、企业。在质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情况下,创立自己的品牌以及品牌创新尤为重要。“作为传扬中华文化、服务南非华人的,《南非华人报》也会加大对祖国特别是汕头优势品牌的宣传。”
这次来汕头,刘星还带着对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强烈兴趣和关注。她认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将为试验区带来机遇,希望试验区从机制进行创新,在服务效率上进行提升,特别在支付的快捷、安全性上下功夫,突出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
本报记者 杨可
全澳华语台长宋晓蓓:
让“老外”也爱上潮汕文化
袁笙 摄
“汕头和我想象中有些不一样!”此前从未来过汕头的全澳华语台长宋晓蓓坦言,这座海滨城市和她想象中的模样有些出入,想象中的汕头应该是时尚的、现代的,可当她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仔细端详时,却发现这是一个拥有着独特传统文化的“慢”城市,很多地方都让人感觉与众不同。
宋晓蓓说,在海外也听过很多关于汕头、关于潮汕人的事迹,在日常采访中,作为人她也常会与包括潮汕人在内的广东籍海外华侨打交道。在她的印象中,潮汕话和粤语一样难懂,而老一辈海外华人中有些文化程度较低,英文水平也不高,即使在国外他们也依然习惯于说自己的家乡话,所以进行采访时也会派懂广东话的记者与他们沟通。近些年来,广东侨务工作做得非常好,海外华文与广东的联系也日益频繁,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更加紧密,所以海外的华人也能更多地了解国内的发展和变化。
宋晓蓓告诉记者,一些海外老目前在国内的亲戚少,联系也较少,很多人都想回家乡看看,但是又心存疑虑,一方面是因为沟通交流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海外习惯扭曲事实,展示中国不真实的一面,海外。因此,作为海外华文,有责任将真实的东西传递给海外华人,把家乡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及的好政策告知他们。宋晓蓓说,中国一些独具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不仅海外华人喜欢,外国人同样也喜欢,她所在的制作的有关中国地方文化的栏目很受欢迎,其中有不少“粉丝”都是“老外”。届时,通过海外华文的宣传,潮汕饮食、潮绣、功夫茶、木雕艺术等传统文化也一定会受到海外华人和“老外”的喜欢。只要海外华文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海外华人与祖国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更加密切。
汕头都市报记者 邓丹丹
《荷兰联合时报》社长陈光平:
潮汕文化界上独一无二
“汕头作为以来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尽管它的发展相对于其它特区有些滞后,但今天我这样看下来觉得,汕头依旧是一座具有前景、适合来创业的城市。”《荷兰联合时报》社长陈光平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汕头,但在听取了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情况之后,他对于汕头的未来充满信心。
陈光平同样出生在著名的侨乡浙田,和众多华侨一样,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渐站稳脚跟,在海外有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光平告诉记者,潮籍华侨在外拼搏,发展出傲人事业的令他深感敬佩。潮汕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不同国家都有资源,他们可以为家乡带来先进的高科技企业,华侨可说是汕头未来一笔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
他认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刚刚起步,很多华侨对试验区的发展不是特别熟悉,汕头要充分利用宣传,向外推介试验区的优势所在,吸引更多潮籍与非潮籍华侨来汕投资创业,充分发挥华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参观了市非遗展示馆的时候,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陈光平等开眼界,其中,瓶内画这项鬼斧神工的非遗技艺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陈光平说,潮汕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凝聚了民间智慧,界上可说是独一无二,而且这些文化技艺在多年之后依然保存得如此完好,更是难能可贵,希望汕头能够将潮汕文化继续和传承至后代。
汕头特区晚报记者 黄泽群
[] [2] [3](责任编辑:林敏秦)发表日期:2015年8月28日来源:汕头日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