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生态名片”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5-6-22 11:32:4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上图为小朋友们在上海动物园学习树叶拼画。

  左图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夏季风景。均 任翀 摄

  本报记者 任翀

  在大城市盛夏的夜晚,去哪里看浪漫的萤火虫?又去哪里听蝉鸣蛙叫?

  一时似乎找不到答案。城镇化发展让大城市里“钢铁森林”越来越密集,真正的生态空间越来越小。不要说本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难以轻易找到足够宽广的生态空间,就连外来游客,往往也只能把人文景点当作主要目标。

  殊不知,很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 “生态名片”。比如“切尔西花展”是英国伦敦的生态名片。这一创办于1862年、从1913年起移至伦敦举办的传统花卉园艺展会,是全世界最著名、最盛大的园艺博览会之一,不仅吸引了全球园艺届的专业眼光,更是世界游客争相一睹的对象。

  那么,上海的生态名片,究竟在哪里?

  “生态游”其实很抢手

  其实,生态名片往往从“生态游”开始。生态游不同于一般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更注重对生态的关注,是人们从外行看热闹到内行看门道的转变。

  较早在上海开展“生态游”的公园是上海植物园。每年夏天,植物园都会推出“暗访夜精灵”活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成为一个“生态游”的品牌。在“暗访夜精灵”的过程中,游客可以看到夜幕后,动植物们的生活状态,比如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默默无闻的脱壳金蝉等。这些年来,随着参加者口口相传,“暗访夜精灵”的入场券变得异常抢手。这不,今年园方推出16场、300多份亲子游套票,上线不到5分钟,就被一抢而空。而随着几年来的发展,“暗访夜精灵”的活动内容变得越发丰富,“生态游”的意义也越来越明显。比如,亲子游客在参加活动前,首先要听生态志愿者们自然知识,然后有钓小龙虾等自然游戏,而在最精彩的“暗访夜精灵”环节,除了志愿者打着手电筒向游客们介绍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外,还会用灯光诱虫来展示昆虫的向光性特性。

  上海动物园也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态游”品牌,推出“自然课堂学习体验苑”。据介绍,体验苑开设动物剧场、石膏拓印、趣味折纸、团扇DIY、学做鸟巢等5个互动体验项目。参与者可以在互动体验项目中自己制作拓印、折纸和团扇等小物品,并带回家留作纪念,而自行制作的鸟巢更是可以用来在自家阳台上引鸟。上海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自然课堂学习体验苑”暂定周一至周五,期间全部5个项目都将与游客见面。不过,由于这一活动刚刚起步,目前只能接待持有“老朋友会员卡”的市民。 “老朋友会员卡”由上海科育促进中心制作并通过老年大学等相关部门赠送。

  “洋高管”讲述新

  前不久,上海辰山植物园也举办了一场“辰山奇妙夜”夏令营,来自上海外国语静安小学的40名同学成为首批营员,在潺潺的流水声和阵阵的蛙鸣声中,一起体验了奇妙的植物园之夜。

  在为期2天的夏令营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野外探索让小朋友们啧啧称奇。比如在“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环节,它们体验了植物标本制作的全过程,了解了标本制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在“神奇的微观世界”环节,放大125倍紫茉莉的雄蕊、房子状的洋葱表皮细胞等,让他们对微观世界有全新的认识;在夜游温室时,猪笼草、见血封喉、独木成林等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植物,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更让小朋友们激动不已。难怪有孩子的家长评价说,“辰山奇妙夜”夏令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开拓孩子的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在辰山植物园执行院长胡永红看来,植物园拥有打造生态名片的天然优势。一方面,植物园的面积宽广,植物动类齐全,生态效应良好;另一方面,植物园的就是“精研植物、爱传大众”,承担起向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自然的。

  为了更好地让辰山植物园的生态名片与国际接轨,辰山植物园还于今年请来一位 “洋高管”、原植物园的院长万吉尔,由他担任辰山植物园的园长特别顾问。植物园创建于1931年,占地73公顷,共有10个温室和30个主题室外园区,种植了2.6万多种植物,是最大的植物园,也是的生态名片。万吉尔告诉记者,植物园之所以受到全球各地游客欢迎,在于它始终强调与游客的互动—不是简单地观赏植物或动物,而是可以参与到植物园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比如,植物园每年举办的大型音乐会就有4场。此外,植物园还承担了众多科研任务,在发表科研的同时,也让了解到植物园对生态和建设的作用。

  对于辰山植物园,万吉尔认为完全具备成为生态名片的基础。他说,辰山植物园的硬件设施相当完善,植类十分齐全,构建的自然景观也可圈可点,此外还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万吉尔一直和胡永红讨论的是,如何更好地借鉴植物园的经验,把一次次的“生态游”起来,变成一张常态的生态名片。

  生态名片要能用得上

  从国外很多大城市的发展看,确实有很多利用植物园或动物园打造生态名片,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亲密接触自然的平台,让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成为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的载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在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虽然见缝插针的垂直绿化随处可见,但城市规划依旧为生态留出足够大的空间,比如新加坡植物园和滨海花园是新加坡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两块公共绿地,前者面积超过74公顷,后者更是达到101公顷。虽然这两大公共绿地中各有收费部分,比如新加坡植物园的“国立兰园”、滨海花园中的“冷室”等,但收费部分的占地面积只有整个公共绿地几十分之一,而且价格也不贵,折合人民币在二三十元左右。至于那些免费的公共绿地,并没有因为不收钱而弱化生态教育功能。一方面,它们的时间很长,基本从清晨5时到午夜12时,让市民和游客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另一方面,这些公共绿地中还设有很多人性化设施,比如休闲步道、休憩座椅等,系统化的生态知识展示牌也在这两大公共绿地随处可见,介绍的内容还非常丰富,除了植物本身外,还包括太阳能、风能、雨水收集系统等能源利用设备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可以说,这两大公共绿地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的绿肺以及绿色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加坡的另一张生态名片是夜间动物园。作为全球不多见的晚上的动物园,它只是新加坡构建的人与动物交流平台的一小部分。夜间动物园与新加坡动物园、河川生态园、百鸟园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科普体系。通过它们,人类可以全方位的了解自然和动物。当然,由于各个专题园都独具特色,所以对和游客的吸引度都很高,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奇心。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执行总监邱鼎财介绍说,新加坡很注重为生态留出足够空间,而且这些空间是可以让百姓看到并且用上的。通过这些生态空间,能够培养老百姓重视生态的意识,从而让生态建设不仅是的事,也成为老百姓的事。

  作者:任翀来源解放日报)

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