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魁北克来看雪(上

※发布时间:2017-6-21 10:14:5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的雪是有分量的,它能够压垮屋顶。在两千年初的某一年,我来这里的时间不长,那一年的雪真是大,冬季时,好几次学校都关门放假,因为交通堵塞,很多人在上班的车里度过了难过的一天------春天要来的时候,上开始频频报校的屋顶,某居民小区的房顶被压塌了,某仓库的房顶被压塌了,某学校的屋顶在中------

  日前,一个朋友从进来,穿着长裙裹着纱巾,她以为这样的穿着就可以过冬了。她到达杜鲁多机场,想着这里是法语区,就想寻个华人问问,结果找遍机场也没有华人,到处都是西人。

  怎么可能?她想。在机场,你可以看到一群群的华人,你问哪条都有人告诉你。于是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出国不算出国,到了才算出国。

  出了机场,更是出乎意料,漫天大雪,大得像小蝴蝶一样,一忽儿又变成小沙粒,风吹过来,漫天起雾,立时就看不见身边人的脸。脚下是一尺深的积雪,前方是有人走过的,遗下几个深深的脚窝,本以为已经踩瓷实了,却并不是,鞋子一踏上,松软得好像踩在棉花上,让在生活了数十年的友人好生惊讶。回到家后又发现天早早就黑了,一觉睡过去,一睁眼,天刚麻麻亮,想来只有三四点钟,看表时吓了一跳,已经是七点多。于是,一昼夜之间,就总结出的三大特点:异国,雪大,睡眠好。

  我来已经十六年。刚出来时感受奇特,如今习以为常。按理说我并不应该有如朋友那样的惊讶,她是地中海温度到温带性气候的过渡,而我压根儿就是一个温带性气候的动物。在国内时,我生活在,那是个有名的冰城,每年这城市的冰雕雪雕开幕式,都会出现在National post上,那是极盛大的仪式。

  但我对的雪也有另一番了解,这种了解不同于气候的大幅度跳跃,而是基于种种细微的差异。即使同在北纬45度,和这两座城市的地域风貌也是不同的,这样说时,我对地球充满好奇。如果相同的纬度都有不同,那么不同的维度会有多么大的不同呢?那些植物和动物,花朵和树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当然,我们还能看到人类的体貌的不同,更加有趣的应该是人类思想的不同------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地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不同风格,一个寒带的作家,写热带一定是陌生的,而一个热带的作家,如果到寒带来采风,也一定能写出迥然不同的作品。我相奇化和陌生化是文学写作的两宝。这种新奇感受,一定会让作家发现当地人习以为常的新鲜,这就是“不同”带来的结果。

  如果把狮子放在寒带,或者把老虎放在热带,如果我们比较地谈论寒地文学与热带文学的特质,那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法国文学评论家斯达尔夫人早在《论文学》中就曾谈到地域差异对文学的影响,她讲到的北方作家与南方作家风格的迥异,不仅适用于我们了解欧洲文学,也同样适合了解中国文学,因为中国的地域可以同欧洲相比,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就好像挪威和意大利。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热带小说,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他对热带的描写,真的是不仅有温度,而且有湿度。我还记得,费尔米纳在热带的花架下绣花(或者做其他什么)的描写,读之好像就站在那院子里,能嗅到夜的潮湿和芬芳。当然那只是一种想象。但如果一个作家能够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移景移情,那样的夜晚也一定在作家的生命中出现过,而且是难忘的出现过。

  而对于寒带文学的描述,我相信没有人胜过俄罗斯文学,屠格涅夫或者托尔斯泰。我对北欧电影也有一种,那是因为在北欧的电影中,呈现给我们不能想象的寒冷的大地,岩石,坚硬的蓝莓果。男人和女人们穿着及膝的长靴,在寒冷的天气中谋生,而的战争正在接近这块寒地。于是,寒冷不仅仅只是天气,还有恐惧不安,男人和女人感情上的疏离,生硬的沉默,人类面临战争的,他们是离开故乡还是在这里等待------

  的雪是有分量的,它能够压垮屋顶。在两千年初的某一年,我来这里的时间不长,那一年的雪真是大,冬季时,好几次学校都关门放假,因为交通堵塞,很多人在上班的车里度过了难过的一天------春天要来的时候,上开始频频报校的屋顶,某居民小区的房顶被压塌了,某仓库的房顶被压塌了,某学校的屋顶在中------

  不过雪并不只是有压塌屋顶的重量,还要救人的力量。有一家着火了,妈妈把孩子从窗户扔出去,扔到后院的大雪堆上,孩子们居然没有受伤,大雪救了他们的命。

  (本文编辑朱蕊)题图:市圣海伦娜岛冰雪村的冰雪旅馆餐厅内景。 图片编辑:项建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