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乌兰察布盟的民风习俗

※发布时间:2019-5-2 19:47:5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乌兰察布盟的察右前旗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山岭重叠,最大的山叫脑包山,脑包山下是二0五师师部,一曲“身披着塞外的风沙,脚踏着北国的边疆…….我们在脑包山上”的军歌,响彻军营内外,从踏上军旅生涯开始,以部队为家、成为全体官兵的根本旨,但最难于忘怀、值得回味的还是乌兰察布盟的民风习俗。

  从广阔的冀东平原,来到穷山僻壤的山沟,起初有些不习惯,看着简陋的土坯窑洞很不自然,等住进去以后,慢慢地体会到窑洞里冬暖夏凉。左邻右舍的村庄虽说只有十几户,街道不规整,北墙依山而立,东西两墙都是干打垒(用土凿实),锅台连着炕,农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俗有“窗户纸糊在外、厕所墙没膝盖、老母猪扎腰带”,在这里见怪不怪,因为生活条件窘迫,窗户上没有玻璃,垒不起厕所、盖不上猪圈,但是朴素的民风铸就了军民鱼水情,生活习俗延续古朴的风格。

  察右前旗的农民,以种植“油麦、谷子、胡麻、土豆、大头菜”为主,主食小米粥、油面窝窝、油面鱼;胡麻油是这里的特色,棕色的油质透着清亮,一种清香的味道飘逸厨房;做油面窝窝也很讲究,油面很有劲道,揪一小块用右手掌搓薄,围着食指转一圈放在平屉上,里面加入土豆丝,蒸熟后吃着很劲道。每家每户都有自制面条机,压出来的钢丝面非常均匀,一碗钢丝面、一份土豆块炖肉,吃起来非常香甜,这里的老百姓特别好客,一种朴实写在他们的脸上,一种亲切刻在他们心里。

  由于气候和的影响,这里只适合种植生长期短的植物,每个地块掺合着米粒儿大的沙子,荒山秃岭下的田野里,朵朵鲜黄的胡麻花芬芳绽放,待到花儿凋零时,握紧拳头属虎的属相婚配表的果实,镶嵌着比芝麻粒儿大的、饱满的、密密麻麻的菜籽,提炼出清香的胡麻油;这里也是盛产土豆、甘蓝(大头菜)的,勤劳朴实的农民,一年四季靠天吃饭,没有灌溉的机器,也没有灌溉的水源,但是军民鱼水之情却源远流长。

  都说乌兰察布盟一年一次风,持续的时间“从春刮到冬”,一天之内温差特别大,“早穿棉、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里的特色,这样的也就习以为常了,淳朴的农民“羊皮袄毛朝外、土坯炕连锅台、一个炕上睡三代”的景象到处可见,但热情好客成为一种传统,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这种民风习俗延续了几代人,一直流传至今。

  我离开部队已经三十年了,没有忘记早晚喝过的奶茶香,没有忘记那里的一草一木,没有忘记老百姓的情意,我的第二故乡——乌兰察布盟,把“民风习俗”铭刻在心灵深处,成为永久的记忆。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