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发布时间:2017-9-6 19:25:0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何老师”名叫,联合国前中文组组长,过去15年一直在联合国负责中文教学工作。他用语言中国文化,搭起了一座中外交流的桥梁。

  生长在南京,后来去了宿迁乡村插队。农闲时无事可做,他就偷偷地背英语单词,在南京下放来的中学英文老师的指导下自学。

  1975年,来到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英文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没有托福成绩的直接写信给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请他们从信上考查自己的英文水平。哥大一位人类学教授当即覆书表示愿意录取,并提供学金。

  1992年,取得哥大人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不久,他来到了位于纽约的华美协进社担任中文部主任。今日之纽约,到处可见中文和中国文化,但初进华美协进社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华美协进社成立于1926年,最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孟禄及中国著名学者胡适、郭秉文等共同发起,旨在美国中国文化——梅兰芳首次赴美演出便是受该社邀请。正式入社时,包括社长在内九成以上的会员都是美国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富人云集的曼哈顿上东城,和一般的文化大有之感,社内活动也全以英文举办。

  随着赴美的中国知名学者日渐增多,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组织学者办了10场中文,引发强烈反响。他借此机会与同仁成立“华美人文学会”,继续以中文开展中国文化相关,并邀请余秋雨、白先勇、莫言等学者与在美华人分享交流。在与同仁的努力下,华美协进会迎来了第二春,纽约的中文活动也渐渐转热。

  2002年,加合国担任中文组组长,负责联合国总部的中文教学。随着工作深入,他逐渐发现,很多国际雇员对中国了解甚少,“思来想去,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到中国去。”

  2003年,联手国家汉办和南京大学发起了“南京大合国赴华汉语培训项目”。每年夏天,他都会组织联合国秘书处下属的纽约总部以及、维也纳、内罗毕和曼谷分部的中文,到南大进行为期三周的交流活动。“这种切身实地的体验,才是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最有效的方式。”

  联合国中文组面向联合国职员和驻联合国的提供两种课程,一种是普通课程,分为一级到九级;另一种是选修课,专注于语言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口语或阅读。刚负责中文教学工作时,每学期参加的约有70人,现在已增至每学期逾200人。

  由于没有语言,很多联合国职员只在上课时间接触中文。为了创造条件,鼓励老师和学生多交流,周末时还会带去中餐馆吃饭、观看文艺表演,让他们更多接触到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2014年10月,获授“联合国21世纪”,联合国时任秘书长潘基文亲自授,以表彰他在联合国多年的突出贡献。本报记者朱凯

  第T01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线版:开展“大走访” 服务见真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