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车务段:创新货运组织方式 积极融入“一带一”(组图

※发布时间:2016-6-6 13:21:3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鲁网5月31日讯(实习记者 石磊 记者 李俊强)落实“一带一”国家战略,道联通是基础,贸易畅通是本质内容,物流运转是晴雨表。处在西接“丝绸之经济带”,东连“海上丝绸之”的济南铁局青岛西车务段,以开行“中亚班列”和“中韩快线”为契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内陆港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国家战略,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提高铁货运市场竞争力

  多式联运,是由两种及以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多式联运。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济南铁局青岛西车务段对发展多式联运进行了探索实践,成为提高铁货运市场竞争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

  李光晓是山东青港临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黄岛站的业务代表,该公司定期有集装箱货物产品,通过铁运输到黄岛前湾港,再装船发往巴西、美国、非洲等国家。海铁联运成为让临清及周边地区货物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方式。

  临清至黄岛港的“临清号”集装箱班列,是青岛西车务段海铁联运线中的一条。该班列于2014年7月开通运营,用于原材料及成品的运输,使临清及周边的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港口的种种便利条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临清号”集装箱班列由最开始的每周对开3列增至每周对开7列,成为青岛西车务段运营最好的省内集装箱班列。

  李光晓介绍说,出口集装箱最重要的是对接船期,如果一个箱子推迟了航次之后,箱子的费用加一些其它的改站费之类的,大约得损失2000多人民币。

  为高效对接船期,客户零损失,青岛西车务段倒推集装箱到港时间,设计出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的运行时刻,并根据不同箱型、货物数量,合理设计班列编组。

  青岛港作为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外贸航线多并且船期密集。青岛西车务段厚植毗邻青岛港优势,全力打造海铁联运精品线,提升铁集装箱运输份额。

  他们按照“按需开行、固定循环”的运行模式,与港口方密切协作,加快集装箱卸船、铁装箱速度,以早晨到达、中午办理完通关手续为前提,对在500公里左右、10小时以内的,开行夕发朝至海铁联运班列,既降低了港口操作费用和铁运费,又了运输时限,实现了集装箱铁运输班列与船班有序衔接。

  他们还与港口达成“联运互动、整体平衡、链条共赢”的共识,在铁运费执行管内运价下浮的同时,港口同比例下浮吊装费、短搬费、集港费、场站费等多项费用,以此增强管内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的市场竞争力。为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海铁联运带来的便利,他们联合中远、中海、中外运等船公司实施战略合作,开展“顺藤摸瓜”式的货源调查。

  青岛西车务段副段长陈涛介绍说,我们从到达货源逆向入手,来挖掘发送货源潜在的运输能力,然后通过开行班列的模式,形成货物在港口和内陆城市之间的往返对流。

  运用逆向思维挖掘新货源,有效拓宽了集装箱运输的渠道。2015年,青岛西车务段累计发送海铁联运集装箱52099车,比2014年增运30490车,同比增长141%。

  打通国内国际物流通道,开发班列运输新产品

  日本、韩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等电器,从青岛港“登陆”,经“胶黄小运转”列车运至胶州后,搭乘“青岛号”中亚班列一向西,经过40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即可顺利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日韩电器和青岛地区的轮胎等产品能够搭乘火车去中亚,得益于“青岛号”中亚铁集装箱班列的开通。这列班列,使我国东部沿海与中亚地区增加了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

  依托国家“一带一”战略,2015年7月1号,胶州站邢方民发出开车信号,首列“青岛号”中亚班列正式开行。

  青岛西车务段副段长陈涛介绍,“青岛号”中亚班列有两条运行线,一是通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二是通过霍尔果斯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塔什干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

  除青岛号“中亚班列”外,青岛西车务段管内开通的另一条国际班列,是胶州站与石龙站对开的 “中韩快线”铁集装箱班列。

  这条从韩国到青岛再到广东东莞的集装箱班列,目前已经被打造成为联结南北方对外物流大通道。该班列于2015年10月开通,采用的铁箱原箱下海跨境循环模式,创新拓展了国内铁标准集装箱的下海出境之。货物从中国广东(广州、深圳)到韩国仁川最快只需要54小时,成本也较公有所降低。自运行以来,已累计运送5640标箱。

  开行国际班列集装箱班列的同时,青岛西车务段开行了多条内集装箱班列。青岛西车务段副段长介绍,在2014年3月,内没有一条铁集装箱班列。近两年来,青岛西车务段陆续恢复、试运和开行了9条省内铁集装箱班列。这些班列的开行,逐步改变着港口集装箱的运输走势,也在影响着客户的选择方式,地方也纷纷把班列称之为“威海号”、“临沂号”等等,树立了铁集装箱运输的品牌效应。

  为实现海运和铁的无缝对接,青岛西车务段还组织开行了连接青岛港前湾港区与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之间的“胶黄小运转”集装箱班列,实现了港口至胶州周边地区进出口货物的快速疏港和集港。

  按照原先方式,船载货品到达前湾港后,需要先卸到岸上,再用汽车运到胶州装火车外运,不仅企业物流成本高,而且大大浪费了时间。“胶黄小运转”班列实行定时、定点的“公交化”运行模式,每日在胶州和黄岛间对开,地方还特意加大对海铁联运的支持力度,使海铁联运胶州至黄岛间实现免费运输。据统计,2015年,经“胶黄小运转”班列到发集装箱超过10万标箱,今年预计可达到15万标箱。

  据统计,目前,在青岛西车务段管内,集装箱班列开行线为:国际班列3条,黄岛、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等国内班列4条,黄岛至漯河冷链集装箱班列1条。同时试验开行了“中蒙班列”,筹备开行“胶州至”班列。

  打造海铁联运平台,加快发展内陆港建设

  记者看到在青岛胶州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业务办理大厅,物流企业的员工正在与铁工作人员洽谈运输需求,办理运输手续。

  据介绍,物流企业的产品经铁运输,费用实惠,并且只需填报一份多式联运申请单,一次申报就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企业真正享受到了“多式联运”的便利。

  这种颇受物流企业欢迎、“既叫好,又叫座”的运输方式,是铁部门发展内陆港建设,打造胶州中心站海铁联运平台,提高货运市场竞争力的有益尝试。

  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占地面积1800亩,是全国18个铁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唯一的国际化货运铁“陆港”,于2010年8月投入运营。

  2014年以来,青岛西车务段与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多次协商,确立了“以海铁联运为主、陆运输为辅”的发展定位。2014年12月11日,海关总署正式批复把青岛中心站的海关监管场所升级为“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在多式联运中心实现无缝对接,海陆双头并进,直接通达“一带一”沿线国家。

  据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总经理魏学伦介绍,在监管中心开通运行之前,中心站的运量一般在3万标箱左右,2015年集装箱总作业量达20.1万标箱,今年前5个月份,完成集装箱作业量12.5万标箱。

  另外为实现海铁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一体化运作”,在济南铁局的支持下,青岛西车务段与胶州市、青岛港集团合作,成功搭建了青岛港与中心站“前港后站、站港一体化”运作模式。青岛港物流公司的进驻,相当于把码头的前沿从黄岛的前湾港直接向内陆方向延伸到了胶州。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