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自然科学视野为人文学科研究提供借鉴

※发布时间:2018-12-2 19:15:2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同一事物从不同视野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譬如同一块石头落地,亚里士多德把它看作是石头在寻找自己的天然;伽利略看到的是石头与一样作圆运动;牛顿出地心引力;爱因斯坦则看到石头在引力场中沿黎曼空间走最短的程。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那么牛顿的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等自然科学的成就带给人们怎样的视野?这些视野观的变化对认识现实社会有何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陈慧平副研究员。

  记者:当今世界发生着巨大变化,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本身的认识日益深化。您能否简要介绍下都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世界观的认识有何影响。

  陈慧平:任何世界观都有其思想视野,或者说时空前提。无论自觉与否,从古到今,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视野中进行的。

  哲学世界观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来源于自然科学提供的世界图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正是广泛吸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如力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等重要的产物,正是由于哥白尼天文学、开普勒运动力学、牛顿力学等,使人类形成了对的初步认知;正是由于的,人类开始从运动、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待生物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20世纪以来,正是由于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玻尔的原子论、薛定谔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人类的认知深入到微观、快速运动的物质世界,拓展到广袤的和诞生之初,形成了人类新的物质观、观和时空观。

  可以说,认识人文社会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视角。对人文学科来说,这是容易忽略的一点,而对自然科学新探索的忽略,对自身思想视野狭隘的缺乏反思,这在目前的思想领域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不自觉地从概念到概念的径依赖,一些貌似有声有色的争论实则不过是狭隘视野下无意义的争论。二是在狭隘视野下,国外学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扣了无数顶莫衷一是的帽子。

  记 者:哲学观这么重要,自然科学对哲学世界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您能否具体讲下自然科学中的哲学观。

  陈慧平:从自然科学对哲学世界观的影响看,近代以来,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视野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牛顿力学视野,一个是和量子力学视野;这两个视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与传统文化有不同的关联,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重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所蕴涵的新视野或者说新世界观,在新视野下阐述新思想、发现新径。

  在牛顿力学视野中,人是与外部世界相对立的意识的载体,人可以而且理应按照自己的意愿建造一个平等的社会

  记者: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自然科学对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影响。在人对自然的认识中,牛顿力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您简要介绍下牛顿力学的视野。

  陈慧平: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提出:“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由于它自身的特性,与任何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在牛顿时空观的基础上,康德进一步提出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的本性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全部感性东西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康德所提出的时间的持续、相继和并存三个原理恰恰与牛顿运动三定律相对应,一方面时间、空间、事物相分离,男人冬泳 打一食品另一方面时间、空间被纳入到人的意识之中,人顺理成章地成为自然的主人,为自然立法。在牛顿力学视野中:1.时间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时间性变化只是它们的外在属性;2.时间与人、事物相分离。人不受客观时间的支配,因此他可以作为进化的终点物而存在,在时间的空盒子中,意识坐落于人脑之中,并与外部物质世界相对立。3.空间于时间。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的支配,因此一个稳定的理想社会是可以存在的。

  在牛顿力学视野中,人可以把自己当作进化的目的。人是与外部世界相对立的意识的载体,是具有支配力量的和存在物,人可以而且理应按照自己的意愿建造一个平等的社会。从牛顿力学视野看世界,世界是二元的,客体与主体、物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都是二元对立的。牛顿力学视野下的“客观规律”其实只是借“客观”之名号表达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把“客观规律”包裹在主观意志之中。从牛顿力学视野出发,人作为主体是可以左右自然与社会的,至少在原理上是说得通的。当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高的终极制度时,他们同样犯了固执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界观前提上仍然于牛顿力学视野,只是被主观意志所神化的词语由“平等”变为“”。

  由于没有于时间的空间,在量子力学视野中,一个不受时间支配的稳定不变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运动和变化总是伴随着多重矛盾

  记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脱离牛顿力学的,开始以更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这其中和量子力学较为引人注目,您能否对这些新的视野做一介绍。

  陈慧平: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了牛顿力学时空观,也了人类对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1907年闵可夫斯基在哥根延数学学会上的报告说:从现在起,孤立的空间和孤立的时间注定要消失为影子,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保持事物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了广义,根据广义,时间与空间不但不可分离,而且具有客观实在性,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四维连续体。紧随其后的量子力学则深化了人们对物理实在的理解,“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使“时间之矢”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同时浮现出来,人不是于世界之物的观察者,世界不是先存在,然后再变化(时间的),而是因为变化才产生,并且只能在变化中存在,和量子力学奠定了二十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基础,大爆炸理论、新、系统论、超引力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在和量子力学视野中:1.时间具有客观实在性,“时间进入、渗透、支配和穿越,包括人的运动是所有运动中最根本的运动”,没有时间就没有存在。2.时间与人、事物不可分离,、自然、人、物质、意识、信息等都是被一个向前的“时间之矢”所贯穿的运动要素,是一个整体演化过程中的存在物,人类虽然有特殊地位,但并不是演化的终点。3.没有于时间的空间。只有通过时间,空间才获得了实在性。空间可以界说为片断性的时间,反过来时间可以界说为变动着的空间。人类社会作为空间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场所,而是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在不确定性中变动着,失去了变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

  在和量子力学视野中,时间是客观的,存在与时间(变化)同一,人类产生于进化过程,进化的时间程序不会在产生了人以后就停止发挥作用,不再向前,从这个角度看,以目前形式而存在的人是过渡性的。由于没有于时间的空间,一个不受时间支配的稳定不变的社会也是不存在的。和量子力学视野中的时间性存在意味着:1.人必须与自然进行不间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时间性的活动过程),“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生产本身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2.人自身也受时间的支配,表现为类似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特征,即趋向于熵的增大的“向前”,一种追求“”的本性(时间性的活动过程),没有时间,没有意向性,也就没有“主体”。人性中追求优越的自然,希望自己超过别人的心理倾向有其时间本体论根源,这种心理倾向利弊相随。分析学的新已经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那么多打着平等的主义旗号,却悖论地出现了与平等极不相称的、极权和霸权现象。

  记者:通过您对牛顿和爱因斯坦学说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这两个学说的视野上的主要内容,您能否把这两个视野给予比较分析。

  陈慧平:好的。真实的、自然、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只有一个,只是由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视野不同导致不同的“世界观”。从根本上说,认识社会主义的两个视野并非非此即彼、不共戴天,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承认,和量子力学视野比牛顿力学视野更开阔、更具有真,但前者的出现后并不意味着后者完全失效,而是意味着牛顿力学视野有局限,不适合解释和指导动态的、较大时空范围内的事物和实践。

  相互重叠的两个圆中,大圆代表和时量子力学视野,小圆代表牛顿力学视野。前者包含后者,用前者可以解释后者,反之则不然,这就像非欧几何与欧几里德几何一样。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探索并没有创造视野,而是对视野的发现,因此,第一个视野并不是在牛顿力学产生之后才有,第二个视野也并不是在和量子力学产生之后才存在,在人类历史上,这两个视野实际上是共同发挥作用,用一个去或另一个是不对的。后现代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领和量子力学视野的存在,但因此居高临下地牛顿力学视野,过度反思现代性,消解主体性,主义,这同样是幼稚的。佛教中有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世界,无论何种层次的都会犯“固执的主体形而上学”的错误。

  上图中以“时间之矢”为基础而展开的由小到大的圆圈运动整体可以看作是动态的和量子力学视野,而其上每个小圆圈代表动态的牛顿力学视野,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人们可以而且必然会把时间空间化,把自身当作与外部世界相对的主体,建构一定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在某种程度上与和量子力学视野相符合,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牛顿力学视野的局限性,加之人的“自然心理倾向”的副作用,这种社会秩序迟早会变得和封闭,与和量子力学视野相脱节,势必被新的、与和量子力学视野相一致的、更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牛顿力学视野所取代,如此循环向前。从这个角度看,本身有局限的人类所使用的任何制度,无论多么先进,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封闭”和难以为继的时刻,都需要不断变革,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

  如果拉长视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社会秩序与制度并不是人类中的某些人设计或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记者:从自然科学的两种新视野出发,我们如何进一步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呢,也就是说,这种新的视野对社会科学发展有何作用。

  陈慧平: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在和量子力学视野规律的支配下,而在局部和阶段性上,则是在牛顿力学视野的作用之下,但这种作用本身也是和量子力学视野下的“程序”,并始终处于其控制范围之内,正如人的主观意志始终受客观规律制约一样。

  无论自然、社会还是细胞体系都有着3个基本运动方向:向前(发展)、向后(衰落)或是静止(均衡),从牛顿力学视野看,时间与事物相分离,人类社会可以选择一个停留在静止的理想社会中,但从和量子力学视野看,时间(向前运动、变化、发展)赋予事物以生命,并且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进化不只限于生物界,而且遍及,因此而具有统一性和共性。对一事物来说,向后是不可能的,衰落无疑于自取,均衡只是抽象的理想状态,或者说只是一个大过程中的短暂一瞬,可以选择的只有发展。忽视这一点,从牛顿力学视野出发的生态危机理论虽尊贵但无用。纵观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这一点确实得到了印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现代化与全球化已经渗透于全球的每个角落。有学者正确指出,如果中国1978年没有实行,或者1978年以后不把下去,新中国的历史将难以为继。

  从和量子力学视野看,人并不是世界的,而是运动的世界系统中的要素,人首先是客体,在此基础上才成为主体,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要素,人的理解力是有限的,判断力是可错的,复杂的社会系统无非作为系统要素的人脑能完全掌控。如果拉长视野进行客观分析,我们会发现社会秩序与制度并不是人类中的某些人设计或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中任何矛盾的双方(包括个体与集体的矛盾、个体中不同阶层的矛盾等)都不得不服从和服务于“时间之矢”支配下的这一自然历史过程本身,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原来没有公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在一些经济部门实行了国有化;原先不允许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允许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原先反对计划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编制一定的经济计划,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原先否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程度不同地利用市场和价格机制,降低计划的程度等等。”另一方面,从和量子力学视野看,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必然会在时间的深层作用下产生、需求、感等,以及比较及其带来的不满、嫉妒等,承载现实生活、主体意志、行为规范的牛顿力学视野不但在发展生产力上有其作用,在处理生产关系问题上更是不可或缺的立足点。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阶级意识和行为。重视人的心理感受,以和量子力学视野为参照,以牛顿力学视野为立足点,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是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