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这新时代:华人从到社区 渐融主流

※发布时间:2019-4-2 5:55:0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发起后,侨界踊跃来稿。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心中的新时代。

  19世纪8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潮进入尾声,随着太平洋铁的修建,一些从美国、进入的华工和在弗雷泽河流域一带淘金的人沿着铁来到了,他们在蒙特利尔港口不远的地方定居下来,主要从事餐馆和洗衣服务。

  1902年,蒙特利尔当地的法文首先使用了“”这一说法。成了中国移民的象征,人们到买菜、吃饭、看中医、买中国货……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百余年的时间里,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扎堆在里,关门过自己的日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历史进入新世纪,来自的移民逐渐增加,居住范围开始脱离,高档社区里华人入住的不再是凤毛麟角,而是比比皆是。除了传统功能外,开始进入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的范畴,开始生动活泼起来。点亮,不仅有具象意义,更是有着深层次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2011年6月,中国在蒙特利尔设立了总馆,对于生活在蒙特利尔的华人来说,中国和、中国和的关系,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人们在忙于打拼事业、生活的同时,开始了新一轮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立体化的促进中加、中魁交流的活动,人们热情之高涨,是我在蒙特利尔前10年所不曾经历的。

  中餐馆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开花,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走着走着,就忽然看见了中国字或者中国招牌,看着那些坐在餐桌旁的老外拿着筷子吃河南烩面、拉面、饺子,那情形,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又感慨万千。

  这些年,会说几句中国话,是最大的时髦,走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用不着你跟打招呼,人家直接就跟你对中文。有一次,一帮中国移民在体育场踢足球,远远看见来了一个黑人,一个嘀咕:这哥们哪一伙儿的?黑人小伙子跑到他跟前说了句:跟你一伙的。立马笑翻了所有人。们也纷纷赶起了时髦,推出霸气十足的中文名,有些还要办个活动宣布一下。隔壁邻居特朗普的小外孙女的中文表演,让小姑娘在中国立马成了网红。现在变了,在海外的中国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中文,都要拿做榜样了。

  华人推出的文化体育活动,老外来参加更是司空见惯。七天传媒推出的外国人唱中文歌活动、孔子学院推出的象棋比赛、华人文艺团体里跳民族舞的洋妞们,用流利中文主持节目的高鼻子蓝眼睛们……更有甚者,一位大学生小伙子学了京剧反串,在台上表演青衣甩水袖,看得的观众眼花缭乱,其扮相之俊美,让你根本想不到浓妆艳抹之后是个胡子拉碴的小伙子。华人不仅庆祝自己的春节,也开始以朝气蓬勃的形象参与国庆、魁省省庆等活动,今年更是首次参与了蒙特利尔的圣诞大,那一抹中国红,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寒冷冬季里温暖的颜色,更是华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这五年,中资企业纷纷落户,有些企业甚至深入到原住民生活的北极圈附近,人民币离岸中心也在第一大城市开张,与此同时,的和企业家也是纷纷往中国跑,一会儿总理访华,一会儿部长访华,一会儿这个省长、那个省长……访华的市长就略去吧。

  这几年,华人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参与其他族裔举办的慈善活动,华人主办的慈善活动也开始走出的圈子,在洋界的场所举办,一些医院、慈善组织的管理队伍里,华人的身何洁门照艳全集影比比皆是。

  华人职业的范畴早已从最初移民时的服务业进入更多、更广阔的领域,一些从顶层推动中加、中魁合作交流的领域也屡见华人的身影。这几年,尤其是从来的移民,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从到省议会到市议会,开始有了移民的身影,他们要为华人发声。

  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这几年华文也开始进入的发展阶段,中文开始以当地语言发表对事物的看法,七天出版的法文月刊《La Connexion》(中文名:玉带桥)就受到当地读者的欢迎,他们说从中了解到了更多中国的资讯。

  文化交流活动,从大街。这里我所说的大街,就是指以外的大街,代表的是其他族裔。过去的活动,主要以传统的姓氏命名的组织为主,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堂会,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还有许多活动就在的餐馆里举行。这几年,以外的高档酒店、高档会所成为华人社区活动的首选。国内来的高水平文化活动,登堂入室蒙特利尔最高文艺,不仅让华人华侨,更是让惊呼过瘾。

  打破的藩篱,华人华侨从具体的地域概念,演变成了和其他族裔平起平坐的相对抽象的社区概念,间的决策也要充分考虑“华人社区”的感受,华人不再是一个具体区域概念,而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这一切得益于华人声音的响亮,得益于华人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得益于我们背后祖籍国的强大。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