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公约》月底生效国际航班伤亡赔偿标准是国内的156倍国际标准挑战国内“航”

※发布时间:2018-3-15 10:01:4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蒙特利尔公约》月底生效,国际航班伤亡赔偿标准是国内的15.6倍国际标准挑战国内“航”规(图)

  据上海7月28日电国际民航组织1999年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又称《蒙特利尔公约》)将于7月31日在中国正式生效。生效后的《公约》将把中国国际航班伤亡赔偿标准提高到约1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9.5万元)的国际水平。这将使我国国内航班与国际航班伤亡赔偿金额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国民航总局有关人士近日表示,自7月31日起,不论乘客的国籍和航空公司的“国籍”,只要乘坐的是国际航班,其因伤亡、航班延误和行李遗失等造成的损失将严格按照《蒙特利尔公约》的标准执行。而国内航班的赔偿,仍以国内民航法规为准。

  比较我国现行的“航空公司对每名旅客的最高赔偿为人民币7万元”的,《公约》的国际航班伤亡赔偿109.5万元的标准,是国内航班赔偿标准的15.6倍。由此引起的赔偿金额间的强烈差异,使得国际国内旅客赔偿的双重标准再度成为焦点,也使民航相关法规面临尽快修改的迫切要求。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旅客伤亡时不论承运人是否有责任,只要损失不是索赔人一方或者第三人造成的,承运人的赔偿限额增加到10万特别提款权(按照公约签署当日的货币换算标准约为13.5万美元)。当旅客伤亡是由承运人责任造成时,旅客也可以要求得到超过10万特别提款权的赔偿。

  我国现行的《国内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于1989年生效,并在1993年进行修改。近年来,学术界和法律界的许多人士也都修改这项,提高死亡旅客的最高赔偿金额。而在2003年以来的几次中,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赔偿金额有所增加,国内航空公司对旅客的最高赔偿金额已达到了人民币20万元左右。

  据我国第一位航空法博士吴建端介绍,《蒙特利尔公约》在中国生效和中国民用航空法规的修订是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范畴。国际航班是指始发地、目的地和经停地中有一地在境外的航班。国际公约的作用是协调之间的法律冲突,它是对国际上的法律所作出的。而国内航班是在始发地、目的地、经停地都在国内的航班。民航的赔偿标准则是根据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如要修改国内赔偿标准,应根据《中华人民国民用航空法》第128条,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据7月28日电《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将于7月31日在我国生效。届时,国际航线旅客在航班延误时,最高可获赔5000美元。

  公约,对于航班延误,每名旅客赔偿限额为4150特别提款权(约5000美元),但是,承运人证明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了一切合理要求的措施,或者不可能采取此种措施的,承运人不为因延误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行李赔偿时,不再按照重量计算损失,每名旅客以1000特别提款权为限。公约引入“运输凭证”的法律概念,弥补了电子客票出现后的法律空白,加强了对电子客票的。

  这位负责人认为,新公约在举证责任上更加倾向于旅客,航空公司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

  据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主要的目的,是为统一国际航空运输的某些规则和责任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航空运输中可能出现的法律冲突。

  1929年以后,华沙公约在较长时间内是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的主要国际法文件,华沙公约,承运人对旅客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125000金法郎(约合10000美元)。1955年签订的海牙议定书对旅客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有所提高。在这之后又有一些修订议定书、补充性公约相继出台,这些规则体系总称华沙体制。我国于1958年7月20日加入了华沙公约,1975年8月20日批准了海牙议定书。

  1999年5月10日,“航空法国际会议”外交大会在蒙特利尔召开,大会于5月28日通过了《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对华沙体制下的各项公约和议定书的国际航空运输规则和承运人责任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