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曲阜:千年孔府再现春节传统习俗

※发布时间:2018-4-21 14:11:3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蒸花糕、写春联、贴门神,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在“天下第一家”、有着千年历史的曲阜市孔府,启动了“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向广大游客发出来到孔子故里过大年的邀请。自古以来,孔府传承着规模最盛大的中华民俗春节礼仪,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古时孔府,从腊月初一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工作,直至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因此,作为全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节庆活动,衍圣公府过春节极为隆重。

  腊月初八是传统节日腊八节。在今年的1月24日,农历腊月初八,曲阜市在孔府景区的“二门”前向来往游客分发腊八粥,再现了孔府腊八节布粥传统,了游客对于传统节日的记忆。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朱慧,带领着游学团队在腊八节这天来到曲阜“三孔”景区。“没想到孔府正好举行腊八节布粥活动,使大家对腊八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朱慧说,“热乎乎的腊八粥带着温度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心中。”

  到了腊月十五,孔府会在前堂院子偏东处,竖起一根高约三丈的红漆杆子,名曰“朝天杆”,杆子最上边有一绿花顶,悬三角钩,钩上挂一只大红灯笼,名曰“朝天灯”。点燃了“朝天灯”,就预示着年的脚步更近了。此时的孔府也开始了连续3天的“洒扫庭除”。各处都干净之后,便支起大锅开始蒸过年的面食,包括花糕、年糕等,一直持续到腊月廿三。

  在今年的“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中,腊月廿三的前一天,曲阜市的面点师对制作花糕的技艺与过程进行了与演示,白面擀皮、切花、捏制,红枣层层堆叠,再入蒸笼30分钟,红白相间的精致花糕出炉;来自郑州七中的陈思涵与同学拿起面团,尝试花糕的制作。“这是我们第二年来曲阜,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制作花糕的活动让他们能对春节习俗有更直观的体验。”带队老师张晓霞说,学生们在上学期刚学习了《论语十则》,在这次的研学游活动中,走在孔府门口还能出其中的经典语句。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家。”农历腊月廿三,“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现场,孔府大门西侧,孔子的七十五代孙、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孔祥胜挥毫泼墨,大副春联一气呵成。大门东侧,孔子博物馆专职画师、孔子书画院副院长邱清峰采用孔府传统技艺,现场制作门神年画。

  在孔府重光门处,工作人员在大门以及门框上刷浆,让游客一起参与贴春联、门神,写有“爵列三公荣衮绂,身通六艺绍箕裘”的大红春联、气宇轩昂的文物门神,将重光门装扮一新。

  据孔祥胜介绍,旧时每逢过年,孔府的各个门上都要春联和门神,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以前每当春节来临之际,都是孔府书房、司房的文职人员最忙活的时候,他们要负责书写孔府所有要的春联。

  来自济南的10岁的小朋友刘开源主动参与了孔府贴春联活动。“我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了解了一些过年的传统习俗,这让我觉得过年更有意思了!”看到工作人员拿来了春联,他迫不及待地拿起刷子,慢慢地蘸上用面粉熬制好的糨糊,仔细地刷到孔府大门上,再轻轻地把春联的边角刷平刷实。

  孔祥胜向在场的游客了孔府春联的独特之处。原来,除了要求严格、对偶得当,孔府春联还讲究纸墨精良,字体工整。门神更是由世代专门为孔府印刷门神的“门”专门制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年间。孔府文物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明代的门神印版和清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759、1760)的春联底本。春联底本详细记录了各门柱的春联联语,标明了春联的纸色、长度和宽度,以及门扇上门神的种类。孔府春联的不同纸色有着等级的差别,其中朱笺纸的级别最高,朱笺纸书写的春联在重要的建筑上,丹红、松笺依次递降,贴在次要建筑上。

  与春联一样,各个门上的门神也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将军贴在官衙的通行门和内宅正门上,加官和门神贴在官衙厢房、室内内门和后门,以及内宅较重要的门上,而“福”字则贴在内宅小建筑的门上。现在孔府春联内容和规制仍旧遵循所存清代档案的记载,门神依照明代的木刻印版印制。1998年孔府重新开始春联、门神,并逐渐常规化。

  2月8日下午,“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正式启动,孔府门前舞狮哄场,恭迎“福、禄、寿”三星,将祭祀圣果、糕点、灶糖分享给现场游客,把孔府的福气传递给大家。

  今年,“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内容非常丰富,通过让游客动手包饺子、蒸花糕、贴春联、挂灯笼、守岁、吃年夜饭、互相拜年,到孔庙向孔夫子许愿祈福等,让市民和游客全面了解孔府独特的年俗,了解故里“过大年”的传统仪式,感受“天下第一家”的浓浓年味儿。

  在曲阜,礼仪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与继承。为了能够处于沉睡状态、承载着优秀文化的礼仪形式和文物景观,当地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把体验性与参与性、把传承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策划推出明故城开城仪式、晨钟暮鼓、祭孔展演、中华礼、孔庙释奠礼、入泮礼、开笔礼、孔府戏台、春季尼山祭孔、孔府过大年等一系列“活化”景区的演艺活动,以恢复传统礼制活动为核心,充分展示礼仪文化的厚重。

  “景区资源的‘活化’、‘国学游’的兴起,开辟了现代人感受、参与曲阜旅游的新视角,”曲阜市委刘东波说,“也让过去沉闷静态的旅游体验一下子动了起来,使越来越多的游客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6年,曲阜市荣获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首批10个、唯一入选城市,曲阜三孔景区同时获得“全国研学旅游示范”称号,也是全国首批20家、唯一一家入选单位。2017年三孔景区被纳入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从“追赶时代”迈入“引领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了一种国家。中华文化的风骨与魂魄,理应插上歌声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闪耀于世界。【详细】

  虽然个别歌舞和语言类节目与普通观众稍有距离,但春晚整体上与民同乐的氛围愈发切实饱满,和亿万观众的集体心理产生契合和共振。【详细】

  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占领信息的制高点,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详细】

  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下,中国经济必将乘风破浪,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