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启动仪式在黄河科技学院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1-4-14 9:35:5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忽悠美女老板全集9月6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MAB)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同主办、《人与生物圈》社与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启动仪式在黄河科技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高治军,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卿,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人与生物圈》总编辑王丁,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与语言文字处处长韩冰,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会长陈建伟,高级记者、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组郝耀华,河南日报郑州分社社长徐建勋,生态文明工程院生态人类学研究室主任王方辰,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测绘出版社科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曹江雄,《人与生物圈》副总编辑陈向军,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校长杨雪梅,党委副赵会利,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出席启动仪式。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师生代表90人参加会议,副校长于向东主持会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此次“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围绕黄河故事及黄河历史文化变迁、沿岸生态现状、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与传承等课题进行。启动仪式上,孙运锋、高治军、黄卿、王丁、胡大白、杨雪梅共同按动启动球正式拉开“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活动的序幕。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黄河科技学院共同举办的“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兼顾生态和文化传承,综合古迹寻访和自然探索,结合理论研讨和实践考察,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实践意义。站在黄河文化传承的新起点,我们要继续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黄河,奋力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我们要深入研究黄河历史,、、传承黄河文化,探求黄河流域生态良策善治。本次调研要深入挖掘新时代“黄河故事”的生态价值,拓展黄河文化的传承载体和渠道,推动黄河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深入。期待通过专业调研,为我省实施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指导性、前瞻性意见和。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高治军指出,我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研究生态文化、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优势得天独厚。大力传承、发展和中华生态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化自信和自觉,增强生态文化的引导力和感染力任重道远。学校教育是生态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将生态文明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融入学校教育的各要素之中,将生态文化教育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础工程,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态文念及水平,加强生态文化教育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国人充分地认识到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之河,更是一条文明之河、之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提供用之不竭的源泉。希望此次调研考察活动深入研究黄河生态及黄河文化,不断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更深入地挖掘黄河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指出,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成立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以自然区为主要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河南境内的不少区,具有黄河生态安全的独特功能,是此次“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考察的重点对象,希望通过深入黄河生态和黄河文化的一线实地考察和调研,挖掘其中最鲜活的“黄河故事”,为今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在中国包括河南等黄河流域地区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在欢迎辞中指出,此次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黄河科技学院共同举办的“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活动,正是对河南境内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变迁、沿岸生态现状和文化遗产的一次有益考察,将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生态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

  启动仪式上,专家学者以好、传承好、好黄河文化为出发点,从黄河历史发展、挖掘生态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会长陈建伟认为,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讲,这也正反映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人与生物圈之间必须和谐共生,这正是人与自然之间所形成的生命共同体。此次专题调研就是探寻黄河流域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探索黄河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与生态价值。

  高级记者、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组郝耀华认为,亿万中国人深深眷恋黄河这条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传承和黄河文化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此次调研从人与生物圈的生态视角观察和研究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搜集整理黄河沿岸地区的治理良策,学习黄河良好生态的民间智慧。

  生态文明工程院生态人类学研究室主任王方辰认为,黄河是中国根文化的发源地,它为中华民族的与发展提供了很多资源。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此次考察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深入研究黄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建言献策。

  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认为,信息时代中先进的影像记录手段可以为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和研究提供数据化支撑与影像资料。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次改道,恰恰是一次次创造。希望此次调研能够通过更多视频、图片来展现黄河文化的精深,讲好黄河的生态故事。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测绘出版社科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曹江雄认为,黄河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研究考察黄河流域生物圈、黄河文化的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时间、空间概念,要通过更多的研究为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此次“黄河生态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历经郑州、三门峡、开封等多地,所形成的调研将提交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及河南省相关部门,为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简称中国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对口单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MAB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是该委员会的单位,目前生态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是该委员会的副单位。1993年, 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推广和宣传“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MAB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中国生物圈区网络(简称CBRN)。该网络是全球第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区网络相对应的国家网络。目前,河南省已有小秦岭、董寨、鸡公山、连康山等4个CBRN。1994年,为了让CBRN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中国MAB”创办了《人与生物圈》。这是一本全球唯一的宣传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大众科普期刊,也是一本讲述中国生态故事,分享全球绿色思维的。通过挖掘生态第一线的鲜活案例、拍摄生态第一线的精美图片以及邀请生态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提供独家观点和专业解读,以此来深入探讨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积极探索“和谐共生”双赢多赢的绿色发展之。